打败“脱发焦虑症”趣味数据报告
出门前,对着镜子
小心翼翼的把特意留长的一缕掀起
再盖住光亮的前额,用水抹平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一天中最神圣的仪式
也可以说是“最后的尊严”
但听说最近这项神圣的仪式加入了一批“年轻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有幸采访到了一位身在北京的IT人士—W先生,想用他的故事来带我们了解一下年轻人脱发的“焦虑”。
至于为什么要采访他,因为在马上到来的双11,他在防脱发产品上花费了大半个月工资,而他只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你还在认为“脱发”是大叔的专利?那你就错了,据HCR数据调查显示,近期有脱发困扰的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77%,其中大众普遍称为“年轻人”的30岁以下人群占到有脱发困扰人群总数的69.8%,而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只占到30.2%。

在中国,正在面临脱发困扰的年轻人,多到超乎你的想象,“脱发”渐渐变成了年轻人的代名词,也象征着脱发低龄化时代逐渐到来。
工作日的晚上7点,我和W先生约在北京CBD附近的中转地铁站,这是他每天必经的地方,这个地铁站每隔两三分钟,就会有一条贯穿东南西北的城市铁轨呼啸而过,对于他来说,一端是北四环的公司,一端是南四环的出租屋,而他跟我见面第一句话竟是“托你的福,我都好久没见过7点晚高峰的地铁站了。”
听说我要找他做对于脱发的深访,他认为自己也不算什么典型,毕竟还是有头发的,只是离他越来越远的发际线有点让他发慌,相比于同年毕业快秃了的同学来说,他还算有自救意识的。
从此,有关于头发的内容,变成了他的关注话题之一。
这一代人的秃顶的确比以往来的更早,公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脱发人群约为2.5亿,其中男性脱发人数高达1.6亿,占到总脱发人群的64%,以20到40岁之间为主,30岁左右发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提前了整整20年。
也就是说,85后甚至90后正在成为脱发大军的主力,据阿里健康发布数据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人群已占据36.1%,即将赶超占比38.5%的80后,成为拥有脱发烦恼的主力军。并且,脱发人群还在每年递增,甚至超过了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数量。

据专业医疗机构称,除了遗传占主因的雄激素脱发,过重压力和睡眠不足是导致现代年轻人脱发最常见的原因。年轻人关注的脱发,除了雄激素型脱发和诸如哺乳期的休止型脱发外,更多和紧张、劳累、休息不好、营养不良等生活习惯有关。
我和W先生走进一家咖啡馆,从不喝咖啡的他很意外的要了一杯纯美式,还不加糖不加奶,然后转过头对我苦笑着说“没办法,据说咖啡因可以刺激毛发生长。
他指着往后推移的发际线跟我说:“你知道发际线后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他看我摇了摇头接着说,“除了遗传的雄激素脱发,第二大杀手就是过重的“压力”,压力一大,内分泌就容易紊乱,皮肤油脂分泌增加,就开始掉头发。”
他接着说,来北京已经5年了,工作也是起起伏伏的,自己的学历和阅历就在那了,这两年身边被各大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包围着,感觉现在年轻人见识多又博学,期间他的失落感特别强,他就告诉自己,得要接着学习,可是再想想自己出了校园已经这么多年,就莫名感到压力和恐慌。
那段时间头发掉得尤其厉害,阅读了各种医书典籍以后他更坚信“压力”就是自己脱发的根源。
HCR慧辰数据调查显示,和W先生有同样观点的人还真不少,72.9%的人认为导致脱发的原因是“生活压力大”,而再问到应对脱发的措施时,27%的人选择了调节心态,看来大家普遍认为应对脱发,心态很重要!
这突然让小编想到,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张中关村附近地铁俯视图,一直在网络上作为脱发调侃的重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所有脱发人群中,IT程序猿这个职业被划进重灾区,关于头发,W先生经常会拿IT男,程序员举例,自我愈疗。
W先生说,回想起这两年的工作,长期对着电脑,有时候项目紧,不得不经常熬夜,老板没有走,自己怎么下班,真的忙起项目来,熬夜都是要见到第二天日出的。
凌晨四五点钟下班成了常态,每天起床感觉枕巾上都是散落的头发,每天都在照镜子,生怕早晨出去脑袋一凉才知道头发没了,那段时间发际线是后退最快的时候,吓得他囤了一堆生发洗发水,真的不夸张,甚至已经去咨询植发中心了。
据HCR慧辰数据显示,有64.6%的人在选择脱发原因中选择了作息不规律,因此,熬夜和晚睡已经成为公认的脱发元凶之一。

人们对脱发的恐惧,大大催生了商家的兴趣。那些脱发不算严重的人,不会为此走进医院。普通人的抗脱之路一般从洗发水起步,以头皮护理进阶,因此,各种以何首乌、人参、皂角等中草药为原材料的洗发水,受到市场的热情追捧。
紧接着,主打养发、生发、防脱发的“专业生发”连锁机构一度在中国城市田间遍地开花。
随着技术的发展,问诊于专业的植发机构也逐渐成为人们不得不选择的生发方式,2011年英格兰足球前锋鲁尼走进伦敦哈利街诊所,接受第一次植发手术,引起媒体疯狂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植发逐渐成为脱发人群的新选择,2015年到2017年,百度关于植发相关的搜索数量增长了114%。
《全球植发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38.8亿美元,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4%。
据HCR慧辰调查数据显示,91.1%的脱发人群会在购物时有意识选择购买生发类产品,而对于脱发问题采取过的拯救措施中, “去生发机构植发”的人群占到了38.5%,看得出来,人们对于头发的自救意识正在逐渐觉醒。

我们端着咖啡在靠窗的一个角落坐下,11月份的北京已经寒风瑟瑟,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有不少年轻情侣从窗前经过。
W先生笑笑说,听说你要深访脱发问题,突然想到我一个大学哥们,前几天刚分手,据说因为头发太稀疏被丈母娘嫌弃身体不好,你说可不可笑,现在发量都成了结婚标准了,真不知道以后假发行业会不会因为这个爆火。
这件事还真不稀奇,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了几点有趣的现象,有66.5%的受访者会介意伴侣或未来伴侣脱发这一现象, 91.7%的人意识里认为男士头发浓密程度和魅力有关系。
认为给人的第一印象会因为脱发或秃顶受到影响的占到总人数的九成。已经达到不可忽视的地步,97%的人认为“脱发”与身体健康存在着必然联系,因此,发量稀疏且还没结婚的小哥哥们可能真的要想想办法拯救一下发量了。

年轻真好,真不想长大,W先生翻出手机相册给我看他的毕业照,确实肉眼可见的发量减少,W先生接着说,2005年SHE的《不想长大》火遍大江南北,那时候确实我们还小,都不懂这首歌的意义,后来,年纪越来越大觉得这首歌写的太好了。
我问他,你认为什么样算年轻人?他喝了一口苦苦的咖啡靠在椅背说,刚毕业,没有房贷,不被逼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天天精神饱满的呗,我抬头看他,他的神态透露出丝丝悲凉,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无奈。
如今,“脱发预示着未老先衰”等等负能量文章刷屏着的这个时代,让原本步入社会不久,辛苦打拼的一代年轻人面临更多压力和焦虑,据HCR慧辰旗下慧思拓媒体监测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以“脱发”为关键词的搜索热度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31.7%。
而舆论的过度关注是否会雪上加霜呢?
与其每天担忧岁月流逝,日渐衰老,小编觉得倒不如豁达些,把此刻的压力当做是生命的特别体验,任三千烦恼丝随风而去,享受当下的生活才更重要。
忘掉所谓的未老先衰,也忘掉所谓的过重压力吧,你需要的只是一个清洁纯正的观念,努力且积极的生活。
你可以继续努力工作,但不要忘记爱惜自己的身体;你也可以拥有很多朋友,但风大夜长别睡太晚。
戒掉垃圾食品,早睡早起,小编祝福W先生和看文章等待生发的你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